伴随着国家惠农富农政策的推进及农业现代化、机械化发展进程,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快进。但仍面临人口总量持续增加、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粮食需求多样化及粮食浪费严重等情况与挑战,一方面要求农业必须保持稳定增产,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另一方面,必须有效减少粮食产后在储藏、运输、加工、流通等环节的损失浪费,提高粮食生产的使用率和转化率,扩大粮食产量与减少粮食浪费两手抓,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在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保障粮食增产增收的进程中,应大力推广粮食烘干技术,有效避免粮食损失浪费,提升粮食转化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据统计,我国粮食收获后因气候潮湿、来不及晒干或未达到安全储存水分而导致在储存、运输、加工等环节出现霉变和发芽变质,及在晾晒过程中的抛洒损失,合计可达我国粮食总产量的5%,约700亿斤以上,经济损失高达300~600亿元,气候异常的年份粮食损失更为严重。而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粮食收获后的损失不到1%。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我国供用粮食干燥机械化水平较低。日本、美国粮食干燥机械化水平达95%以上,我国却不足10%。
我国粮食烘干机械化水平低的主要原因在于相关方面对粮食烘干技术认识不足,推广乏力,粮食烘干机械没有得到普及和应用。从全国范围看,推广粮食烘干机械化技术仍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粮食烘干机总量严重不足,未形成具有核心技术的自主品牌企业;二是粮食烘干缺乏组织支撑,烘干机经营主体数量比较单一;三是干燥技术落后,干燥能耗高,造成能源浪费;四是粮食收获模式与烘干模式不匹配,尤其是玉米;五是缺乏适合油菜籽、木薯及经济作物等的烘干技术和设备等。
因此,发展粮食烘干机械设备产业,加速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尽可能地减少储粮损失,是确保丰产丰收、稳定粮食总量的重要途径,也直接影响粮食的等级、加工质量和食用品质,从而影响到粮农和粮食流通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人们的生活质量,影响到粮农粮商的生产经营积极性。